
「益生菌可以護膚?」服用益生菌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生活習慣,尤其是食無定時、腸胃健康欠佳的人士,希望透過增加益菌改善腸道問題。大家可能亦有留意到,益生菌的賣點已不局限舒緩腸道不適,近期掀起護膚產品也添加益生菌成份的潮流,益生菌不僅限於內服,還可以外敷?
益生菌是甚麼?
世界衞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 WHO)將益生菌定義為一種在攝取適當數量後會對人體產生益處的微生物。簡單來說,存在於人體內有好菌、中性菌和壞菌。先說好菌,它們能幫助消化食物、消滅致病的微生物,以及製造營養,保護人體免受壞菌攻擊;但當好菌不足時,中性菌會隨好菌與壞菌的比例多寡而轉變,所以當壞菌佔多數時,中性菌亦會跟隨壞菌攻擊人體,以致腸道微生態失衡,引伸其他健康問題。要解決缺乏好菌導致的健康問題,中大多項研究發現人類只要攝取足夠分量的益生菌,平衡腸道微生態有助提升整體免疫力。
了解皮膚微生態
大眾已經熟知,腸道需要益生菌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,平衡腸道微生態,但原來皮膚也有微生態,而且鮮有人提及。在2007年底,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(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, NIH)進行「人類微生物組」項目研究(Human Microbiome Project, HMP),解構人體五大部位的微生物菌群結構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,當中包括「皮膚微生物群」。
跟腸道微生態的運作原理相近,好菌、中菌及壞菌的微生物群同樣存在於皮膚上。若皮膚的壞菌含量過多,會導致肌膚微生態失衡,繼而誘發皮膚發炎、暗瘡、濕疹或玫瑰痤瘡等狀況。

靠內服外敷益生菌護膚?
現時愈來愈多研究證實益生菌能夠達到護膚功效,獲最多科研支持的「護膚」益生菌,主要有乳酸桿菌屬(Lactobacillus)和雙歧桿菌屬(Bifidobaterium)。透過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或外塗含益生菌的護膚品,有機會改善不同的皮膚問題,強化皮膚的保護屏障,有助預防或紓緩包括濕疹、暗瘡、發炎、過敏反應或紫外線造成的皮膚老化,甚至降低患皮膚癌的風險等等。
服用益生菌補充劑護膚
香港人經常為皮膚煩惱,花盡心力和大筆金錢護理,例如令人「聞風喪膽」的濕疹就非常普遍。根據香港過敏協會及濕疹關注組引述,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人在不同時期患上濕疹。患者發作時會感到皮膚十分痕癢,更甚是抓至滲血;情況嚴重更會失眠及影響日常生活。最令患者困擾是濕疹經常復發,特別是當天氣變化、情緒影緒又或是健康狀態欠佳時,情況更為嚴重,治療上需要以口服類固醇或塗外用類固醇藥膏等方法紓緩病情。
不少人誤以為濕疹屬於皮膚問題,其實濕疹患者主要是因體內抵抗力不足,個人免疫系統對某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而出現了慢性皮膚炎症。當中濕疹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息息相關,腸道內益生菌量不足,濕疹更易發作。研究顯示,服食益生菌後有助改善腸臟健康及免疫系統,對紓緩濕疹症狀具一定作用,是藥物治療之外減低濕疹病發的方法。以往不少濕疹患者亦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服用益生菌後,皮膚痕癢明顯舒緩,復發亦有所減少。
外塗含益生菌成分的護膚品
宣稱加入皮膚微生物群的外塗益生菌護膚品,部分亦會添加益生元(Prebiotics)及後生元 (Postbiotics),加乘益生菌護膚的功效。益生元是益生菌的「食物」,為益生菌提供養分的物質,通常是短鏈的低聚糖(Oligosaccharide)或多糖(Polysaccharide),本身亦具保水效果。至於後生元,是益生菌的代謝物或裂解物,具有平衡皮膚的酸鹼值、延緩皮膚老化等功效。
然而益生菌存活率直接受產品儲存及環境影響,必須作特別處理才能產生益生菌護膚的功效,所以生產商仍致力研究如何保存活性益生菌在護膚品之中。惟要留意,不同種類的益生菌效用及服用劑量各異,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;若出現不適情況,要立即求醫診治。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治療建議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。
醫專薈熱線:(852) 9699 1330
電郵:info@medicinone.com
- Like
- Digg
- Del
- Tumblr
- VKontakte
- Flattr
- Buffer
- Love This
- Odnoklassniki
- Meneame
- Blogger
- Amazon
- Yahoo Mail
- Gmail
- AOL
- Newsvine
- HackerNews
- Evernote
- MySpace
- Mail.ru
- Viadeo
- Line
- Comments
- Yummly
- SMS
- Viber
- Telegram
- Subscribe
- Skype
- Facebook Messenger
- Kakao
- LiveJournal
- Yammer
- Edgar
- Fintel
- Mix
- Instapaper
- Copy 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