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瘤成因及切除術 治療方法 | 醫專薈皮膚疣資訊中心

了解粉瘤成因及切除術等治療方法,正面應對問題。粉瘤常見於皮脂腺較多的部位,如出現發炎可併發成膿瘡或皮膚壞死。如有懷疑,應盡早求診,尋求最適當的治療方法。

瞭解粉瘤成因和粉瘤切除手術,及時治療護理皮膚

皮膚偶爾出現凸起物,中間還有個小孔,若是這樣那皮膚上長了一顆粉瘤,粉瘤多數是處在皮脂腺較多的部位,面部,頸部和胸背部等。下面一塊瞭解粉瘤成因及粉瘤切除的方法,解決皮膚問題。

粉瘤成因

粉瘤是源於什麼問題所引起的呢?主要是由於皮脂腺排泄管被阻塞,皮脂腺囊狀上皮有太多堆積的排泄物沒辦法排出去,久而久之就膨脹形成滯留性囊腫。這就是粉瘤成因。粉瘤雖然帶有瘤,但它是屬於良性皮膚病變,可以到醫院就醫,讓醫生將皮膚下的粉瘤切除,消毒處理即可。

粉瘤切除方法

粉瘤切除的方式很簡單,醫生會先將粉瘤部位進行局部麻醉,然後在進行切除,醫生會徹底切除囊壁,防止術後復發。有些粉瘤感染出現局部紅腫,疼痛的情況先進行抗炎治療,炎症消退後再切除即可。囊腫內有積液化膿感染先把膿腫切開引流再消毒治療,如此治療效果更理想。

預防粉瘤方法

如果大家知道粉瘤成因,知道它是為什麼形成的,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該注意做好身體的皮膚清潔,特別是皮脂腺多的部位,面部,頸部和胸背部更要做好皮膚清潔護理,讓皮脂腺能順利打開可以讓分泌物排出,避免堵住皮脂腺堆積。當皮膚瘙癢,避免撓傷,以免造成皮膚感染,若是皮脂腺開口可能會導致皮脂腺分泌物瀦留。發現皮膚可能出現粉瘤,要及時檢查做粉瘤切除。

對粉瘤成因切除都有一定的瞭解,大家日常中就更應該認真護理皮膚,補充水分,多運動,排出體內的垃圾,保持肌膚的清爽潔淨。發現有粉瘤也不必擔心,可以自行處理或者醫生手術切除,注意避免了傷口感染化膿。

Recommended reading

皮膚癌 – 醫專薈皮膚疣資訊中心

最常見的 3 種皮膚癌為:黑色素瘤、鱗狀細胞瘤及基層細胞瘤,後兩者統稱為非黑色素瘤。一般可根據「ABCDE 法則」進行初步評估,如懷疑患上皮膚癌,應立即求醫,作進一步檢驗。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解釋,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,最常見的 3 種皮膚癌為:黑色素瘤(Melanoma)、鱗狀細胞瘤(Squamous cell carcinoma)及基層細胞瘤(Basal cell carcinoma),後兩者統稱為非黑色素瘤。 皮膚癌於全球的發病率不斷增加,尤以白種人居多,而本港的新症數目亦有上升趨勢。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, 2016 年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已位列本港十大常見癌症第七位。 事實上,皮膚上的異常增生、腫塊,或其他變化,可以是皮膚癌的病徵。醫生一般會以「ABCDE 法則」作為臨床判斷皮膚癌的

症状 – 医专荟皮肤疣资讯中心

部分患上疣的人士会感觉痕痒,而按压疣时可能有疼痛感,甚至出血。但由于部分疣不会带来明显感觉,且外观上与鸡眼、癦等相近,因此不少人患上疣却不自知。 皮肤疣可以是不同形状或大小,出现在身体的任何位置,常见的症状为皮肤表层凸起或长出厚而表面粗糙的圆点或黑点。患者可能感到痕痒,而按压疣时可能感到痛楚,甚至出现渗血的情况。 有些人士患上疣,会随着免疫系统调节而自然恢复,疣可不药而愈。但有些情况下,患者会感觉痕痒疼痛,细菌随血液从微小伤口流出,而令感染范围愈来愈大,不能自愈且有碍观瞻。 全科医生袁静怡医生提醒,当患者发现生疣时,应尽早找医生接受诊治,以免病情恶化。要注意的是,切勿搔抓患处,以免病毒扩散到被抓伤的皮肤,同时应避免烟和酒,因尼古丁会破坏免疫系统及减慢治疗的进程。 医专荟(Medic In One)由一群专业知识

成因 – 医专荟皮肤疣资讯中心

疣是因“人类乳头瘤病毒”(HPV)感染而产生的良性皮肤增生,可透过直接及间接接触而传染。由于疣的潜伏期可长达数月,因此即使受到感染,亦可能经过数月才会显现。 皮肤疣是因“人类乳头瘤病毒”(HPV)感染而产生的良性皮肤增生,除了可透过直接接触感染,一些间接接触,例如:接触共用的球拍、地板、毛巾和滑鼠等也有机会传递病毒,而抵抗力较差的人更易受到感染。 HPV 的潜伏期可长达数月,因此接触到病毒之后,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,才会形成肉眼可见的疣。少部分疣或有机会自行消失,但也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。疣存在的时间越长,则愈难自行消失。 家长经常带小朋友前往的游乐场、波波池、游泳池及更衣室等,往往是最易感染疣的场所。尤其是因为儿童的抵抗力较成年人弱,又喜欢随处触摸探索,更加容易“中招”。 爸爸妈妈应教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,回家

粉瘤

粉瘤是因皮脂腺出口管道受到阻塞,令皮脂分泌物積聚形成的囊腫。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提醒,如粉瘤發炎出現併發症,最嚴重可引致死亡,因此患上或懷疑患上粉瘤,應盡快求醫。

44

甚麼是粉瘤(Sebaceous Cyst)?

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解釋,粉瘤即為皮脂腺囊腫,是常見皮膚問題之一,屬於良性,通常生長在面部、頭皮、胸或背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,常見於 30、40 歲人士,男女病發比率為 2:1。粉瘤的生長速度很慢,基本上沒有其他症狀,因此常被誤認為是暗瘡。

成因

因皮脂腺出口管道受到阻塞,令皮脂分泌物積聚形成的囊腫;因擠壓時會滲出粉狀分泌物,故又稱「粉瘤」。因為症狀不明顯,加上生長速度較緩慢,所以不少患者常將粉瘤誤認為是暗瘡。但與暗瘡不同,粉瘤藏於表皮以下的真皮層,亦不會自行消退,需要以手術方式將囊袋完整移除。

粉瘤即為皮脂腺囊腫,是常見皮膚問題之一。
粉瘤即為皮脂腺囊腫,是皮脂腺出口管道受阻,皮脂分泌物積聚形成的囊腫。

症狀

在皮膚表面凸起呈圓粒狀,大小由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。皮脂腺堵塞的位置於粉瘤上呈黑點狀,擠壓它時會有白色粉狀或乳狀物流出。

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蘇勇柏醫生表示,初期的粉瘤不會令患者感到痛楚,但可慢慢變大。如出現發炎則可併發成膿瘡或皮膚壞死,嚴重者可引致死亡。

如懷疑或已經患上粉瘤,應及早向醫生求診。

治療方法

外科手術治療:

患者如發現身體長出粉瘤,應盡早向醫生求診,可以考慮是否進行外科手術切除。此手術以局部麻醉,可於門診進行,屬於簡單的小手術。

若粉瘤發炎,則需要先透過抗生素進行治療,待炎症痊癒後進行外科切除手術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粉瘤發炎,則需先以抗生素治療,待炎症痊癒後再進行手術;若抗生素無法控制炎症,或需將膿腫切開引流,手術後翌日即可上班上學。

激光治療︰

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在粉瘤周邊位置製造切口,將包裹著粉瘤的囊袋完全移除,以防皮脂及角質反覆在囊袋積聚,造成復發。相較使用手術刀,傷口出血量較小,復原亦較快。

由於粉瘤屬於良性組織,囊袋的表面、邊界及整體結構比較完整平滑,手術切口亦相對整齊,如傷口護理妥當,縫針過後的疤痕一般不太明顯。

全科醫生袁靜怡醫生提醒,現今仍沒有切實預防粉瘤的方法,惟保持個人衛生及皮膚清潔,有助降低皮脂腺出現阻塞的機會。如懷疑患上粉瘤,則適宜及早進行治理。

立即查詢
立即查詢

關聯文章

瞭解粉瘤成因及治療方法,早發現早治療

粉瘤是一種皮膚病,多出現在油脂分泌旺盛,沒有得到有效清理的臉部。皮膚分泌物堆積太多排不出去就形成了囊腫,這是粉瘤成因。如果沒有很好的處理粉瘤,會導致出現膿瘡或皮膚壞死,治療難度增加。那麼,粉瘤治療方法則可考慮使用外科手術切除,避免發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