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香港的氣候時而潮濕,時而乾燥,令許多人的皮膚經常「鬧情緒」!轉季時出現又紅又癢的症狀,尤其皮膚較敏感的朋友更是苦不堪言!不過,造成皮膚不聽話的成因有很多,有機會是由疾病引起,而近年備受關注的 4大皮膚病症包括:濕疹、蕁麻疹、皮膚癬及生蛇。及早識別病因、了解適當處理方法,能幫助預防復發、減輕後遺症。
皮膚問題(1):擺脫濕疹困擾4大舒緩方法

據統計香港現時逾50萬人患中度至嚴重濕疹。此症與個人免疫系統對特定物質產生異常反應有關,過敏體質受家族遺傳影響,環境因素則包括食物、塵蟎、花粉、寵物皮屑等,導致皮膚痕癢、乾燥、紅疹等病徵。病情嚴重時,可能會出現皮膚滲液、結痂或皮膚增厚,並有機會反覆發作。
要減低濕疹復發,可參考以下方法:
- 加強保濕: 選擇溫和、無香料的潤膚產品,每天重覆塗抹,尤其在洗澡後應盡快使用,鎖住皮膚水份。
- 避免接觸致敏原: 找出並遠離可能引發濕疹的物質。
- 溫和清潔: 使用溫和的潔膚產品,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。
- 管理壓力: 壓力可能誘發或加劇濕疹。
皮膚問題(2):組織胺不耐症誘發蕁麻疹

皮膚突然發癢及腫起紅色皮疹,其後又自行消退?可能是蕁麻疹(俗稱「風赧/風癩」)作怪!此症可由多種因素引起,包括細菌或病毒感染、食物、藥物、昆蟲叮咬、環境刺激(如冷、熱、花粉)等引致,亦有機會與組織胺不耐症有關。大部分個案為較短暫的急性蕁麻疹,若病癥持續超過六星期則屬於慢性蕁麻疹。
患上急性蕁麻疹,醫生一般會處方抗組織胺藥物紓緩痕癢及皮疹。惟較嚴重的蕁麻疹,患者或需要接受腎上腺素或類固醇藥物注射,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等方法改善。
根據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》(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) 的研究,若蕁麻疹反覆發作而找不到病因,可先戒食4類高組織胺食物:
- 酒精
- 加工肉類
- 腌製或罐裝魚類
- 發酵食品
皮膚問題(3):真菌感染引致皮膚癬

夏天雨水多,潮濕天氣除了可誘發濕疹,亦容易滋生真菌,引發具傳染性的皮膚癬。出汗較多、經常戶外工作、免疫力低的人士較高風險患病!患者一般會出現圓形或橢圓形、邊界清晰的皮屑斑,顏色有深有淺,並感到劇烈痕癢。
由於皮膚癬具傳染性,若沒有及時處理,有機會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,形成頭癬、體癬、股癬、足癬(香港腳)等。如診斷患上皮膚癬,患者需使用處方的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藥物。
皮膚癬治療期長,患者需要保持耐性及遵照醫生指示持續用藥,並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降低皮膚癬復發的機會:
- 保持身體乾爽,應穿著乾爽通風的鞋子及乾淨吸汗的棉襪子;襪、衣物及浴巾宜每天洗換。
- 避免穿著緊身或焗身內衣褲,最好選擇可吸汗的棉質衣物。
- 切勿與他人共用衣服鞋襪、毛巾及個人用品如梳子、頭飾、帽子及枕頭。
- 觸碰患處之後必須洗手,以免皮膚癬蔓延到身體其他地方。
- 糖尿病患者要加倍留意皮膚狀況及作適當的護理,尤其是足部,以減低感染香港腳、灰甲的機會。
皮膚問題(4):生蛇年輕化 「蛇針」減後遺痛楚

若皮膚長出紅疹或水泡,外觀呈帶狀排列,並感到刺痛、灼熱,小心是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(俗稱生蛇)!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,病毒會潛伏在曾感染水痘人士體內的神經節,當免疫力下降時,病毒可能再度活躍引發「生蛇」。
患者宜於發病的 72小時之內求醫,醫生會處方抗病毒藥物,及時用藥有助減輕病情,縮短患病時間,降低急性及後帶狀疱疹神經痛的程度;於患處塗上外用藥膏,亦有助紓緩皮疹痛楚,加快水泡結痂。
本港研究指,生蛇有年輕化趨勢,30至40歲患者數目急增,需注意提升免疫力。高風險人士宜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(俗稱蛇針),以減低感染和併發後遺神經痛的機會,以下6種高危因素需額外注意:
- 曾感染水痘
- 50歲以上人士
- 曾患上新冠肺炎
- 長期病患者
- 家族有生蛇病歷
- 壓力大、作息不正常
當皮膚出現紅腫痕癢等症狀,由於成因複雜,建議各位讀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斷症。切勿自行診斷或延誤就醫,以免加重病情或引發併發症。
Reference:
https://ajcn.nutrition.org/article/S0002-9165(23)28053-3/fulltext#t3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治療建議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。
醫專薈熱線:(852)9699 1330
電郵:info@medicinone.com
- Like
- Digg
- Del
- Tumblr
- VKontakte
- Flattr
- Buffer
- Love This
- Odnoklassniki
- Meneame
- Blogger
- Amazon
- Yahoo Mail
- Gmail
- AOL
- Newsvine
- HackerNews
- Evernote
- MySpace
- Mail.ru
- Viadeo
- Line
- Comments
- Yummly
- SMS
- Viber
- Telegram
- Subscribe
- Skype
- Facebook Messenger
- Kakao
- LiveJournal
- Yammer
- Edgar
- Fintel
- Mix
- Instapaper
- Copy 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