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是敏感?還是組織胺不耐?

濕疹往往被定義為過敏,其實成因複雜,可涉及其他因素。(醫專薈皮膚疣資訊中心)

濕疹(Eczema)在香港社會十分普遍,其帶來的皮膚痕癢、紅腫、滲水等皮膚病徵,對患者及其家人是十分困擾的。濕疹往往被視為過敏,患者想方設法地找出及避開致敏原。誠然,過敏只是誘發濕疹的重要因素之一,還可涉及其他誘因。

事實上,濕疹是當皮膚發炎時引起一些病徵的統稱,可以分為多達7個類別,並中致分為異位性皮炎和接觸性皮炎兩類,病徵包括:

  • 痕癢
  • 乾燥
  • 紅疹
  • 結痂
  • 感染等

免疫系統過度活躍致皮膚炎症

生活上我們常說的濕疹,多數是慢性而又反復的「異位性皮炎」。總體而言,醫學界對異位性皮炎的成因還未有確實定論,治療方向主要是管理和控制病情,對患者而言是一場漫長的戰役。

儘管成因不明,但一般相信與免疫系統變得紊亂,並過度活躍引起皮膚炎症有關;而且患濕疹的人常常還患有哮喘、食物過敏等;家族有花粉症、哮喘的病歷出現濕疹的機會也會增加。

再者,不少環境因素都可能誘發濕疹:極端溫度、肥皂、洗潔精、金屬、塵蟎等等;與此同時,食物及環境因素是患者及家人最能控制和掌握的,也是很多患者努力的方向,所以濕疹在很多人心目中幾乎與皮膚過敏劃上等號。

組織胺過多引發炎症

過敏是誘發濕疹的重要因素,當身體接觸致敏原,細胞便會針對性地製造大量特定的免疫球蛋白 (IgE)。當肥大細胞 (Mast Cell) 遇到這種IgE,並受到特定刺激時,便會釋放出引致發炎的物質如組織胺 (Histamine) 等。

當身體因免疫反應而釋放組織胺,便可能引發炎症,包括血管水腫、皮膚痕癢等反應,血液內的組織胺愈多,免疫反應便會愈嚴重。抗組織胺 (Antihistamine) 類藥物是常用於減低濕疹引起的痕癢,機理便是減少血液內的組織胺。

飲食戒口成濕疹患者預防方法

然而,組織胺也不一定是免疫反應產生,有可能是「吃」進身體內的。因此,部分濕疹患者會戒口減少進食高組織胺食物,可減輕因組織胺不耐而引發的濕疹或其他病徵。

許多食物都含有組織胺,一般而言,食物放得愈久、或有變質、發酵,組織胺的濃度就會愈高。當然身體也有應對方法,便是在小腸內以雙胺氧化酶(enzyme diamine oxidase,DAO)酵素將其分解。但若然食物中的組織胺過多,酵素來不及分解,組織胺被腸道吸收,導致體內組織胺濃度上升,便是組織胺不耐症。

體內過多的組織胺會帶來類似過敏的徵狀,包括:

  • 眼睛發紅、痕癢
  • 鼻塞、流鼻水、鼻子痕癢
  • 身體痕癢、紅疹或蕁麻疹發作

控制炎症及避免因過敏誘發濕疹

治療濕疹主要是控制炎症、保濕、控制痕癢、促進傷口癒合等,醫生可能處方類固醇藥膏。

避免因過敏而誘發濕疹是預防的重要方法。患者可以透過皮膚點刺測試找出致敏原後,儘量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接觸,或在無可避免情況下預先服用紓緩藥物。但一些致敏原如塵蟎可說是無從避免,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接觸致敏原,進行脫敏治療。

研究指益生菌助預防濕疹

另外,有研究顯示益生菌有效預防小兒濕疹,可減少病發率達兩成。常用的益生菌種包括乳酸桿菌 (Lactobacilli) 及雙歧桿菌 (Fusobacterium) 兩大類,多菌株組合效果更顯著。世界過敏組織 (WAO) 於2015年建議孕婦、餵哺母乳的媽媽,以及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兒服用益生菌以減少濕疹病發。

組織胺不耐與濕疹、過敏等病症成因複雜,斷症需時,通常會以低組織胺飲食,再配以口服雙胺氧化酶 (DAO) 逐步確診。不過低組織胺餐單要避免的食物多而常見,例如海鮮、蛋、果仁、牛油果、朱古力等等,要病人長時間奉行殊非容易。

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治療建議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。
醫專薈熱線:(852) 9699 1330
電郵:info@medicinone.com

版權所有, 不得翻印、轉載、翻譯或作其他用途。

立即查詢
立即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