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疹是敏感?还是组织胺不耐?

湿疹往往被定义为过敏,其实成因复杂,可涉及其他因素。(医专荟皮肤疣资讯中心)

湿疹(Eczema)在香港社会十分普遍,其带来的皮肤痕痒、红肿、渗水等皮肤病征,对患者及其家人是十分困扰的。湿疹往往被视为过敏,患者想方设法地找出及避开致敏原。诚然,过敏只是诱发湿疹的重要因素之一,还可涉及其他诱因。

事实上,湿疹是当皮肤发炎时引起一些病征的统称,可以分为多达7个类别,并中致分为异位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两类,病征包括:

  • 痕痒
  • 干燥
  • 红疹
  • 结痂
  • 感染等

免疫系统过度活跃致皮肤炎症

生活上我们常说的湿疹,多数是慢性而又反復的「异位性皮炎」。总体而言,医学界对异位性皮炎的成因还未有确实定论,治疗方向主要是管理和控制病情,对患者而言是一场漫长的战役。

儘管成因不明,但一般相信与免疫系统变得紊乱,并过度活跃引起皮肤炎症有关;而且患湿疹的人常常还患有哮喘、食物过敏等;家族有花粉症、哮喘的病历出现湿疹的机会也会增加。

再者,不少环境因素都可能诱发湿疹:极端温度、肥皂、洗洁精、金属、尘螨等等;与此同时,食物及环境因素是患者及家人最能控制和掌握的,也是很多患者努力的方向,所以湿疹在很多人心目中几乎与皮肤过敏划上等号。

组织胺过多引发炎症

过敏是诱发湿疹的重要因素,当身体接触致敏原,细胞便会针对性地製造大量特定的免疫球蛋白 (IgE)。当肥大细胞 (Mast Cell) 遇到这种IgE,并受到特定刺激时,便会释放出引致发炎的物质如组织胺 (Histamine) 等。

当身体因免疫反应而释放组织胺,便可能引发炎症,包括血管水肿、皮肤痕痒等反应,血液内的组织胺愈多,免疫反应便会愈严重。抗组织胺 (Antihistamine) 类药物是常用于减低湿疹引起的痕痒,机理便是减少血液内的组织胺。

饮食戒口成湿疹患者预防方法

然而,组织胺也不一定是免疫反应产生,有可能是「吃」进身体内的。因此,部分湿疹患者会戒口减少进食高组织胺食物,可减轻因组织胺不耐而引发的湿疹或其他病征。

许多食物都含有组织胺,一般而言,食物放得愈久、或有变质、发酵,组织胺的浓度就会愈高。当然身体也有应对方法,便是在小肠内以双胺氧化酶(enzyme diamine oxidase,DAO)酵素将其分解。但若然食物中的组织胺过多,酵素来不及分解,组织胺被肠道吸收,导致体内组织胺浓度上升,便是组织胺不耐症。

体内过多的组织胺会带来类似过敏的征状,包括:

  • 眼睛发红、痕痒
  • 鼻塞、流鼻水、鼻子痕痒
  • 身体痕痒、红疹或荨麻疹发作

控制炎症及避免因过敏诱发湿疹

治疗湿疹主要是控制炎症、保湿、控制痕痒、促进伤口癒合等,医生可能处方类固醇药膏。

避免因过敏而诱发湿疹是预防的重要方法。患者可以透过皮肤点刺测试找出致敏原后,儘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接触,或在无可避免情况下预先服用纾缓药物。但一些致敏原如尘螨可说是无从避免,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接触致敏原,进行脱敏治疗。

研究指益生菌助预防湿疹

另外,有研究显示益生菌有效预防小儿湿疹,可减少病发率达两成。常用的益生菌种包括乳酸桿菌 (Lactobacilli) 及双歧桿菌 (Fusobacterium) 两大类,多菌株组合效果更显着。世界过敏组织 (WAO) 于2015年建议孕妇、餵哺母乳的妈妈,以及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服用益生菌以减少湿疹病发。

组织胺不耐与湿疹、过敏等病症成因复杂,断症需时,通常会以低组织胺饮食,再配以口服双胺氧化酶 (DAO) 逐步确诊。不过低组织胺餐单要避免的食物多而常见,例如海鲜、蛋、果仁、牛油果、朱古力等等,要病人长时间奉行殊非容易。
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并非治疗建议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向专业医护人员查询。
医专荟热线:(852) 9699 1330
电邮:info@medicinone.com

版权所有, 不得翻印、转载、翻译或作其他用途。

立即查询
立即查询